痴情书道中 寂静调其心
文/顾鸿飞
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理论讲求文以载道、文如其人、字如其人,崇尚人品和书法作品的同一性,认为人品高则书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也高,人品的清奇古怪在作品中会自然地流露出来,从而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。王中先生学书从研习古人的经典法帖入手,承传统,创新路,破浮躁,求清静,书性情。工书小字,以求清秀疏朗,大有弘一大师之遗韵,章法工整,自然流露,简洁而高雅,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,给人以正大气象之视觉享受,书中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气概。已故甘肃著名书画家黄汉卿先生在王中书法作品展上曾两次评价:“观其小字清秀、疏朗、开张,观其大字作品字体圆润,章法工整,疏而不散,气势雄浑。”
如果将王中先生的作品和弘一大师的作品比较欣赏,我们不难发现王中老师的作品没有“火”气,没有刀斧痕迹,心静如水,波澜不兴,雍容大度,追求一禅宗的空灵意境。字如其人,多年来,他不显山露水,深居幽室,以平民布衣风格泯迹于书林之中,字平常,人平常,但平常中所蕴藏的深刻理法和人格力量,如果不悉心品赏,实在是难以领略其风韵的。
大乘佛教的至理是:“法无定法,水无常形”,书法法理在历史上形成定论,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定格、制约在固有的理法中。怎样才能遵循于法,而又通达“法无定法”?王中先生以其艺术天赋和喜好佛门的悟性自觉地运用了法无定法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他都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回的人(指2012年正月曾因胃大出血而休克,手术四天后方清醒),“真诚清静,平等正觉慈悲;看破放下,自在随缘念佛”——弘一法师的名言成了他如今人生的写照,他怀着一种慈悲心,书写天地之声,心境平和广大,坚定正知正见,轻拂世间空苦。痴心疏书道中,寂静调其心,因而他的作品多以小字《金刚经》《心经》《孝经》《道德经》《佛遗教经》《弘一印光大师真言》等经文名篇为主,欣赏他的作品,要保持一颗清静心、平常心,摒弃功利心、是非心。
书法为心灵的迹化,它是写心的艺术,也可以说是人的心灵波动曲线的实录,他追求一种空灵、疏朗、超脱的书风,禅味浓烈,佛知我心,佛在心中,书道是禅境,也是意境,是真正艺术化了人生。他的书法作品自有一种禅理的透脱、人生的了悟。
王中先生的书法表现出那些净化了的禅心,也实施流露出情感的波痕。禅的潜修与艺术的养心使其作品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,澄澈明透,无拘无束,又让人感到“有象可执”的影子在徘徊,故其书,显得恬静、冲淡之至。观其书,字体工整,使人联想到茶禅一味。今人书经,任意潦草,非为书经,乃以藉此习字,急功近利之心跃然纸上矣。书经须字体工整严谨,不得有半点潦草,诚心诚意,不能有杂尘之想,他的书经是一种高度净化了的纸条和高旷的意境,不仅在当今书林独树一帜,起到无与伦比的鉴照作用,而且是他人生与禅味的综合写真,其作品把人生、艺术、禅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,显得那么自然,那么和谐,反映出他为人充实执着,禅修恭敬至诚,治书勤谨投入的性格。
“不近人情,举足尽是危机;不体物情,一生俱成梦境。”经历过大彻大悟之后,便应着眼铭心,故其书作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疏朗的正大气象。
只有提高心灵的境界,才能达到表达心灵自由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