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
予尝古人笔迹墨趣历数十几春秋,略有感悟,心数几何,不能充当行家之列。学书、教书已有数载,但期间承蒙恩师、先师、教授教诲,顿首顿悟,今述以至,告诫自己以勉求进,并为之书艺之境而进取是也。
曾记先师所云:“书之章法有大小,小如一字至数字,大如一行至数行,一幅至数幅,皆须相避相形,相互呼应之妙。凡书笔画要坚而浑,体势要奇而险,章法要变而贯”谓之吾所求之境。每作一篇,力求尽善尽美。又曾想:“大美则无言”矣。所谓书法讲其品格,为人真诚则书法纯正;性情淳朴则书法朴茂;悟性甚高则书法琳琅满目。
习字中体验到晋人尚韵,唐人尚法,宋人尚意。今繁纷盛事,经济、社会、人文、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所追求的艺术价值观也随之改变。受传统笔墨与结字格法的限制,推陈出新,但未能抓紧命脉延乘其意,结果可想而知。自己只好努力求上,追溯先辈之经验、学识、技法而补己之短,可谓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。
“情动形言取会骚之意,阳舒阴修本乎天地之心”,此乃书法艺术之质也。先人云:“胸有成竹”,是意向,是基础,是经验,是技巧。可谓书体真、草、隶、篆、行诸体,异彩纷呈,写出其格、品、意、神难矣。今人作书,选其一,表现其格调者,比古人先师者甚少,何况其品、意、神之风采也。即所提出先摹,后意,再所创是必经之道,从书之境,言其里、出其外,是感欣然。今各种书体之作,是信然之后之作,颇有勉强之过,劝君多教正,是为明之求也,书之畅,挥之信然也,其表陈述今之怀。其文,其貌尽现时代之气,是谓“笔墨当随时代也”。叹今学识浅薄,只表其象,表其形,难表其韵、神。
轻松、疏朗、平和、清纯、格调高雅、清赏、浑厚,是谓之书之境也,其必曰:“万物负阴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。冲和之美向来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也。
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不易,每日临池,孜孜以求,求得书之神、气、骨、血、肉方为书法。借古论今,鉴古识今,今之获得,心扉打开,畅挥之举,独一“好”字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但知与明、清全凭实践。每一滴墨水,每一笔笔画,皆出其然,谓之先行也。结字如万物,万物结有其宗,其根,其本也。踏之前人之路,拓进今之书程,努力还需努力,提高技艺,做到心、身安逸也。
中国书法与绘画一脉相承,同工,同源,同具。自古以来,文人画以书入画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丰神劲健,浑厚苍茫。今呈现出的写意花鸟画,是中国绘画画界之一小科。写意花鸟,向来须以精湛笔墨状物,写物皆抒情。吾自幼好梅、兰、竹、菊四君,其神、形兼备,逸物壮怀,是唯一感悟也。用书入画,书写性强,豪放本质,简约、随意,笔墨内涵丰富,隽永而拓,更能体悟文人、骚客评章之境。
学书、学画,秉承古训,继笔力,拓新境,畅怀襟,呈心意,是谓书画情化之感也。阅古论,查师迹,摹其形,临其意,拓其神,博其采。
前述是个人己见,望前辈、仁人志士提携、指正,不甚感激。
( 申晓旭2012年5月6日于黄河画院)
申晓旭先生简介
申晓旭,字筱虚,号墨石斋主人。甘肃省会宁县人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国务院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、中国国际佛教协会副会长、中国文化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、北京黄河画院院长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大连交通大学客座教授、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、甘肃省毛泽东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。自幼酷爱书画,如痴如迷。攻书法,精于楷、草、隶、篆、行诸体。习绘画,写花鸟,兼写山水并融西画之色彩于传统笔墨。2004年10月受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邀请参加日本东京现代艺术大展;2004年《纪念中国红十字100周年书画集》出版;2005年书写老子《道德经》出版;2007年书法作品被鲁迅博物馆收藏;2007年11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申晓旭个人书画展;2008年应北京奥组委诚邀做百幅国礼书画作品;获2009年度亚太文化杰出人物奖等;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先后在北京,江苏,山东等各地成功举办六届水墨心意书画展;2014年4月在山东昌乐举办名人书画邀请展;2014年5月在山东维坊举办名人五家邀请展;2014年6月在北京徐悲鸿艺术中心成功举办第六届水墨心意书画展;2014年9月将在甘肃兰州举办申晓旭梦回故乡个人书画展。